“十年援疆路,十二师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山东力量!”7月15日,站在展示盐碱地变良田的图片前,十二师农业农村局综合科副科长(挂职)杨继颖声音微颤。他身后,人头攒动,干部职工们凝神细看,低声交流——山东省援兵团第十二师工作展自开幕以来,持续引发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
2015年8月,山东省启动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工作。十年来,先后四批援疆干部人才跨越山河,扎根天山脚下,以忠诚与智慧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对口援疆的壮美画卷。这不仅是对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鲁兵两地人民手足相亲的深情写照。
这份情谊,源远流长。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军区教导旅8500余名山东子弟西进天山;新疆解放后,他们铸剑为犁,将青春热血永留戈壁。1952至1954年间,两万名山东女兵响应号召,远赴边疆,成为第一代“军垦母亲”。从渤海之滨到天山脚下,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积极践行沂蒙精神、兵团精神,为兵团十二师建设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山河虽远,使命必达。七十载精神传承,深深融入新时代山东援兵团事业。十年来,山东援兵团干部人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鲁兵两地党委坚强领导下,推动援建工作实现战略性转变:从“财力支持”迈向“财智并重”,由“单向支援”深化为“双向合作”,变“输血”为“造血”。聚焦智力支援、教育帮扶、医疗提质、交流交融、产业协作五大领域精准发力,全力打造援兵团工作升级版,充分彰显了山东担当和援疆干部人才队伍的良好形象。
展厅前言处,“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必须长期坚持”的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党的十八大以来,755名山东干部人才响应号召,奔赴天山书写忠诚。从战旗西指的历史荣光到今日的“组团式”帮扶,鲁兵血脉深情跨越时空,在此刻的展厅汇聚成激荡人心的暖流。
在“智力支援”展区,三块国家级科创平台的铭牌在灯光下格外醒目——“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新疆基地”“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新疆基地”“兵团鲁疆数学应用高等研究院”。这些“国字号”招牌背后,是山东援疆为十二师科技发展注入的强劲动能。
“这三大平台的落地,填补了十二师国家级高端科创平台的空白!”十二师科技局三级主任科员张欢指着铭牌,语气中难掩自豪,“山东援疆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支持,更帮我们搭建起了自主创新的‘四梁八柱’。就拿盐碱地综合利用来说,平台落地后,我们有了系统开展土壤改良研究的阵地,本地科研团队能力跟着‘水涨船高’。”一旁的“人才数智赋能平台”屏幕图片跳动着数据——这个由山东援建、被列为兵团自贸区人才改革标志性成果的系统,已精准链接数百名急需人才。延伸展示的“鲁兵大讲堂”专家名录及19家新型研发机构合作成果,无声诠释着“财智并重”的深刻内涵。
移步“教育援疆”展区,一面挂满奖牌的墙引来赞叹。两枚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和三张全国技能大赛证书尤为醒目。“零的突破!”十二师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高宇阳自豪地介绍,“山东‘一校援一专业’精准帮扶,让我们的孩子站上了世界舞台。”
“孔先生工作室”照片前,十二师教育局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中心教研员杨琪驻足感慨:“山东老师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理念,更有文化认同。‘空中课堂’让鲁兵学子同上一堂课,全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国家级教改实验区成功落户——教育之变,润物无声。”几位老师轻声讨论着“教研+教管”组团模式带来的课堂革新。
“卫生帮扶”展区弥漫温情。照片中,德州援疆医生史忠瑞在三坪农场完成首例手术时坚定的眼神,令许多参观者动容。“山东医生把三甲医院的技术送到了团场家门口!”三坪农场退休职工唐梅指着“光明行”治愈765名白内障患者的数据连声称赞。尘封的手术室被重新启用,国医堂从“空床率60%”变为“一床难求”,鲁兵健康管理中心的预防筛查惠及数万名职工——展柜里厚厚一摞康复患者的感谢信,是跨越千里的医者仁心最厚重的见证。
产业协作展区激荡发展足音。山东高速新疆国际物流产业园展板前,工作人员兴奋讲解:“提前8个月投产!这是未来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的关键枢纽。”不远处,世界五百强现代重工机器人基地、山东卡森干细胞实验室、水发上善高科技管业产业园等项目模型,勾勒出227亿山东投资的产业新版图。
“兵企入鲁”的突破更令人振奋——天润乳业15万吨液态奶项目在齐河飘香,“边疆来客”供应链扎根枣庄。“从单向输血到双向造血,鲁兵协作真正激活了市场基因,”兵团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曹兴明感慨,“济南高新区与兵团乌鲁木齐经开区成为国家东西部唯一结对开发区,自贸区‘跨省联姻’更是全国首创!”
文化润疆展区流淌交融温度。《沂蒙山》歌剧在兵团连演三场座无虚席的剧照,与“兵团礼赞”美术展在山东吸引7万人观展的记录相映生辉。“当山东观众在画作前惊叹,我们就知道,兵团精神走进了齐鲁人心。”十二师文化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媛指着一组非遗巴扎活动照片说,临沂的兵团好物分销中心、济南的“泉城路巴扎”,让新疆瓜果与山东好品在万家灯火中相逢——交往交流交融的暖意,在人间烟火中升腾。
山东文化援疆还深入践行品牌强国工程,精心培育“情润天山”润疆品牌体系。
“剧”润天山: 实施“经典剧目跨域共振计划”,推动民族歌剧《沂蒙山》、话剧《孔子》等山东精品前往兵团演出,同时将兵团歌舞团剧目《活界碑》引入山东;
“画”映兵团:多次组织山东画家进兵团采风,并在济南成功举办兵团主题美术作品展;
“艺”行丝路: 持续开展山东文化惠民演出、鲁兵非遗巴扎、“海疆童游”图书漂流及“齐鲁文化兵团行”等活动;
“书”润心疆:打造藏书近三万册的十二师“河谷·润书房”;
“结”对赋能:积极对接山东广电局、青岛西海岸新区文旅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济南市电视台及新疆相关文化机构,建立稳固协作关系,搭建交流桥梁,显著增强了文旅事业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