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3日,“连云港—二连浩特—莫斯科”中欧班列在江苏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整装待发。(王健民 摄)
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里的古丝绸之路地图,诉说着驼铃摇动的繁华,先人艰难开通的亚欧大陆通道,激活了世界文明的交融。时间流转两千年,“钢铁驼队”几乎每天都从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江苏连云港发出,令哈方感慨终于有了自己的“大海”。
600多年前,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开拔入海,旗舰宝船之巨堪称当时之最;岁月更迭,江苏制造的全球最大集装箱船不久前于太仓港起锚试航。
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上的江苏,向来有着“开放”基因。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江苏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境外园区等方面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工笔画”增添江苏色彩,挥写出与世界交融的崭新画卷。
破浪出海:分享“一带一路”机遇
新年伊始,南京索妮娅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海外参展计划”已排到了2024年。一边盯着打样和生产,一边要准备各类展会,公司总经理张东梅格外忙碌。
江苏长江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丽同样“马不停蹄”。“在意大利,一位客商放弃周六休息时间,带着家人迎接;在法国,合作方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说听到汉语的感觉真好。”
岁末年初,江苏早早打响拼经济的“发令枪”,外贸企业按下“出海”加速键,“包机出海”几度刷屏。据不完全统计,春节前后,江苏签订外贸订单约200亿元。
五年来,江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年均增长11.3%。江苏充分发挥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的优势,积极引导企业在国际化布局中实现更大发展。
无锡通用科技等企业积极参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建设;南京泉峰汽车在匈牙利布局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徐工集团集研发、产销、服务一体,在巴西投资5亿美元建立首个海外全资制造基地……
总部位于苏州的亨通集团,始终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拥有12家海外生产基地。“只有参与全球市场,才能检验竞争力。今天不国际化,明天就会成为别人国际化的一部分。”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说。
不仅有“千帆竞发”的“企业敢干”,更有“抱团出海”的“地方敢闯”。江苏创新推动境外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目前已在6个国家建有7家境外园区。
“沙漠中的一抹中国红”,是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管理服务中心大楼在当地人心中的形象。该项目由江苏牵头推进,已迎来首个投产项目,预计到今年年中,园区基础设施自建项目将全部完工。
共建园区:打造海外产业链
从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向东驱车12公里,可以看到一座现代化新城,道路宽阔,厂房林立。一辆辆汽车、摩托车鱼贯而入,工人们迎着朝阳,开始一天的工作。这就是总部位于无锡的红豆集团主导建设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简称“西港特区”),被称为“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
这片曾经无水、无电、无路的荒滩,如今创造3万多个就业岗位,成为当地人口中的“金饭碗”。“攒钱建了新房,买了新摩托车,生活越来越好。”柬籍姑娘阿莱从打临工糊口,到入职特区企业一年后升任车间副主管,工资翻了近3倍。
通过政企校联手,无锡开展送医下乡、图书馆援建,组织柬埔寨经济官员来华学习一站式审批和服务模式,以中国园区经验助力后发地区发展。柬埔寨政府新闻发言人机构主席帕西潘说,从修路架桥到能源开发、从特区建设到扶贫减贫,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不仅为当地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也为百姓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西港特区累计引入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的企业175家。来自中国的科莱雅皮业入驻两年多,规模已扩大了一倍,还带动海绵、纸箱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家居用品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全面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的明确要求,绿色也渐成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常州天合光能为马尔代夫27个岛屿提供光储微电网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当地居民用电稳定难题,并在“一带一路”沿线持续布局光伏项目;南通中国天楹在越南河内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针对当地垃圾不分类、低热值的特点研发创新,预计将实现河内约70%的生活垃圾处理。
在埃塞俄比亚,一条由江苏企业拉起的纺织产业链,挺立于“非洲屋脊”。“工厂采用零排放的工艺,环保标准非常高。”无锡金茂总工程师王雅琴表示,我们绝不是把低端产能送出去,而是推动当地工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
水涨船高:全面提升开放能级
2022年江苏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1.49万亿元,增长13.1%,已连续7年保持增长。船高在于水涨,数据背后彰显全面提升的开放能级:江苏持续以更具竞争力、吸引力的开放政策,助力企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构筑立体化大通道,物流更畅达。
江苏以建设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国际枢纽海港、通州湾新出海口等项目为重点,沿海、沿江、沿新亚欧陆海联运三大通道互联互通同步加速推动。在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理货、海关、铁路等手续“并联”,实现“抵港直装”,效率提高70%。2022年江苏中欧(亚)班列开行1973列,同比增长9.6%。
——升级完善保障措施,政策更精准。
江苏省商务厅通过打造“全程相伴”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政策动态、风险预警等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中国信保江苏分公司积极发挥保单融资增信功能,深化重点银行合作,累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别项目提供融资增信超40亿美元。截至目前,江苏认定并经综合评估合格的省级公共海外仓共38家,分布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
——强化风险防控,发展更安全。
2022年底,江苏“走出去”企业外派人员超4万人。2014年起,江苏率先实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外派人员境外人身意外伤害险项目,为“走出去”企业外派人员提供兜底保障。8年来惠及12万人,理赔金额超2400万元。“人身意外伤害险今年优化提升,总保额由78万元提高至108万元。”江苏省商务厅外经处副处长陆挺介绍,省级商务发展资金提供80%的保费补助,保费远低于市场同类险种水平。
——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双向促进,民心更相通。
江苏目前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缔结友城140对,总数居全国前列。越来越广的国际“朋友圈”,促进人民相互交流了解,搭设政府间直接沟通协调桥梁,使企业在当地发展“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
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水道纵横、桥梁众多”的苏州比作“东方威尼斯”。金鸡湖畔,穿越江苏地标“东方之门”,一侧是苏韵流芳的江南水乡,一侧是面向全球的国际都市。自带开放基因的江苏人,正推开连接世界的“东方之门”——全面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和“一带一路”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奋力谱写合作、友谊、进步的新篇章。(记者 刘亢 杨丁淼 陆华东 朱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