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区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全面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月9日上午,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揽秀园社区居民马佳琪正通过网络学习京剧。马佳琪说:“我是通过“京腔京韵-空中云课堂”这一平台学习的,平台里音、视频内容非常丰富。这里面的京剧知识、唱法唱腔,老师都讲得非常细致,特别适合我们这种初学者,特别方便,想啥时候学啥时候学。有这么个爱好之后觉得生活都丰富多了。”
“京腔京韵-空中云课堂”是乌鲁木齐市京剧团今年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的一个重点项目。目前,云课堂已上线8期16节课,点击量突破8万多。近年来,乌鲁木齐市京剧团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团长何铁军说:““京腔京韵-空中云课堂”今后还将陆续更新内容,下一步,根据点击的这些受众的反映,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准备把课程做得更加丰富多彩一点,剧目更加多样化、行当更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创作出更多的文艺作品。”
近年来,我区各地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截至目前,我区已实现区、地、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五级网络全覆盖,建成1183个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1297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429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和一批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全国人大代表、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创研室副主任米克拉依·依布拉音说:“今后要加大文艺作品的创作力度,力争为各族群众带去更多、更好的作品。从基层抓起,把重点放在创作上,创作出与时俱进的、鼓舞人心,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样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让我们中华文化发扬光大。通过这些作品丰富我们新疆各民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我们新时代各民族文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一个责任和义务。”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副厅长侯汉敏说:““十四五”时期,我区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以文 化人、以文育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场馆的作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有阵地、文化活动有平台、宣传教育有载体,让老百姓能够听得见、看得到、参与得了。多创作优秀的文化产品、文艺作品,提升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