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齐鲁海滨到雪域高原,从巍巍泰山到熠熠冰川,山东到西藏日喀则市有着4000公里的距离。自1994年第一批山东援藏队伍进入日喀则起,近30年的时间过去了,天堑终变通途,泰山与珠峰共同见证了鲁藏两地的深情友谊。
2022年7月,第十批山东援藏队伍抵达日喀则,接过援藏工作接力棒,尽日喀则所需,山东所援,久久为功,批批接力,在三交、民生、产业、智力、经贸、生态六个方面进行持续性对口帮扶,续写山东援藏新篇章。
齐鲁雄鹰 飞向日喀则——山东援藏纪实系列报道(十)
海报新闻记者 程文琪 日喀则报道
经贸援藏,是历届山东援藏队伍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山东援藏将经贸援藏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打造鲁藏两地经贸往来通道,将日喀则农牧、文创等产品进行产业整理,加快从数量到质量的升级转型。
山东第十批援藏干部辛志刚这样形容经贸援藏工作,“经贸工作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将日喀则特色产品卖出去,卖到山东,卖到全国,甚至卖到国外;但说难也难,因为要解决很多难题,从农产品种植、加工、包装,甚至物流,这是一整条产业链的打造与创新,第十批援藏从上一批山东援藏队伍手中接过任务,致力于打造出品牌,推广出市场,拓展当地的产业类型,让当地群众能够真正‘吃’上经贸援藏的红利。”
搭桥:批批接力打造“藏品入鲁”计划
想要将日喀则特色产品卖出去,就要摸清楚国内群众喜欢什么。辛志刚告诉记者,日喀则目前产业主要包括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业外加旅游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下产生的产业类型。但是如何将青稞、牛羊肉,还有手工艺品卖到山东,卖到全国,是山东经贸援藏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2022年12月,“日喀则-山东”招商引资暨农特产品产销对接推介会在济南举办,以“鲁藏携手经贸行——游珠峰之乡·品云上臻品”为主题,向山东推介日喀则的农特产品。
据了解,“藏品入鲁”是山东援藏历届队伍都在进行的经贸项目之一,通过在日喀则与山东城市举办西藏特产推介会、品鉴会,采取项目推介、洽谈签约、藏品展示、企业交流考察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向外推介和宣传日喀则特产。
“去年年底的推介会上,日喀则的珠峰牛羊肉、藏鸡、青稞产品、天然冰川水、天然蜂蜜、藏药材、藏香以及文创等200余种产品得到同步展出,而且促成了日喀则人民政府和山东邮政、中国农行山东分行、山东农村信用社三家大型国企签订战略合作,和新加坡金农有限公司、山东正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潍坊百货集团等11家企业签订合作采购协议,达成7个招商引资项目,意向总投资达5个亿。”辛志刚说,他们通过举办“藏品入鲁”系列活动,将日喀则特产宣传出去。
“我们以前和部分国企达成采购合作,他们主要用在节假日福利等地方,一年就采购那么一次,之后就不了了之了,后来我们改变思路,与大型银行、通信公司合作,他们的APP以及门店都有很多积分兑换活动,用户用积分来兑换日喀则的特产,从而反向促进日喀则当地产品进行数量以及质量上的稳定供应输出,达到双赢的效果。”辛志刚说,为了能够让日喀则的产品让更多的消费者看到,山东经贸援藏可谓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归根结底,打铁还需自身硬,日喀则的东西都是好东西,但是需要打出品牌,打出名声。”
创新:“青稞是好东西,蜂蜜也是好东西,难的是如何打出品牌影响力”
日喀则被誉为“世界青稞之乡”,年楚河从这里流过,丰沃的河畔土地,养育这一方人民。青稞,毋庸置疑是当地最主要的农作物,青稞低热量、高膳食纤维,可以做成糌粑,即青稞炒面,是藏族群众的主食,青稞还可以酿成青稞酒,青稞秸秆可以当做牲畜的饲料,所以青稞算得上日喀则特产之一。
山东经贸援藏想发展当地特色产品,青稞成为他们的突破口之一,辛志刚说,“山东是种植大省,经验和创新做法我们也想复制过来,像青稞可以做成糌粑,但是内地人可能对这种炒面不习惯,青稞降血压降血糖,算是健康食品。我们想改良成青稞米线,开发青稞面包,可以面向中老年人以及减肥人士,再比如现在很流行的燕麦牛奶,燕麦其实现在大部分依靠进口,我们为什么不能用青稞代替燕麦,既能发展当地产业,还能减少成本。”
辛志刚和同事们想将健康食品的产业链和品牌做起来。“除了青稞,还有南木林县的蜂蜜,那边自然环境好,有很多野蜂,蜂蜜颜色清透发亮,口感清甜不腻,然而养殖技术不行,产量少不说,包装也简陋,我就想,如果能将山东的养殖技术、养殖设备带过来,把周围想做这个的群众们都聚拢起来,是不是也可以带领大家靠蜂蜜产业赚一些钱,我们想的是这些问题。”辛志刚说,经贸援藏工作可以做得很虚,但更可以做得很扎实,经过数十年的经贸帮扶,日喀则特色农牧产业已经在逐步发展。第十批山东经贸援藏已经在日喀则工作快一年的时间,他们开始往更高的目标走,想要打出品牌,打出影响力。
“你看咱们山东有‘好品山东’品牌,新疆有‘大仓东移’项目,说到长白山大家都知道是吉林的,但是日喀则目前的品牌影响力还是差很多,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珠穆朗玛峰在日喀则,所以我们就以‘珠峰’这个符号来打造品牌,通过文化节、电商等一系列方式进行推广,让大家看到珠峰就想到日喀则,想到日喀则的美食美景美工艺品,这也需要我们源源不断通过一系列手段去加深印象,加强品牌营销。”辛志刚说。
活水:“以市场为导向,让日喀则特色产业实现自主‘造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山东援藏六大重点帮扶工作之一,山东经贸援藏的最终目的是让当地群众能够调动自身积极性,通过解放双手、劳动致富,减少对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和依赖,实现日喀则经济社会整体的提升。
辛志刚说,“经贸工作其实更像是一个前置因素,一个引子,我们通过寻找这样的商机,寻找日喀则有什么,国内消费者需要什么,哪些产品有市场,卖得好,我们就重点培养哪些,通过和山东援藏队伍以及日喀则市、区、县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将上下游产业链打造起来,从而达到让当地老百姓增收的目的。”如何帮助当地从输血到造血的良性转型,是山东经贸援藏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人才、资金,对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缺一不可,“山东一直对技术人才资金三个层面进行帮扶,也就是我们说的智力帮扶,我们有农牧专家在日喀则农牧基地,在技术研发的同时,还进行‘传帮带’,我们投入资金,去扶持一些当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让他们一点点成长,向外延伸成产业链。”辛志刚说,尤其在产品的设计包装上,他们对接日喀则当地设计公司,力求设计打造精美包装,让消费者了解日喀则,爱上日喀则的精美特产。
“今年我们和德州百货取得联系,打算在德百建一座日喀则文化体验馆,将近150平米,主要用来展销西藏的特色产品,通过这种门店专卖店的形式尝试让这种包装精美的日喀则特产礼盒面向消费者。”辛志刚和同事们明白,经贸帮扶的路还要走很久,像产业质量、营销手段以及双向物流通道等等这些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关关难过关关过,山东经贸援藏批批接力,久久为功,从来不会因为困难而停下脚步。“路远行则至,事难做必成,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日喀则产业经济得到整体发展,当地群众会因此获得收益。”辛志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