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乡镇干部援疆 引来“齐鲁样板”火种 点燃喀什乡村振兴“引擎”
日期:2022-10-31 19:50

2020年以来,山东援疆按照中组部推进乡镇干部援疆试点工作要求,认真落实鲁疆两地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精心选派42名乡镇援疆干部,以1名乡镇副书记和1名党委委员、副乡长“1+1”微组团模式,对口支援喀什地区21个乡镇,统筹抓好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文化旅游、生态环境、民族团结和组织人才振兴等工作,助力受援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示范”援疆品牌。两年多来,投入援疆资金6.142亿元、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项目261个,开展招商引资项目121个、招商引资12.8亿元,促进农产品销售21640余吨、促进群众增收8356万余元,解决6750余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助力3544户群众脱贫。两年多来,乡镇援疆干部融入基层、沉入一线,把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经验引入喀什,以忠诚奉献点燃受援地乡村振兴“引擎”,推动山东乡镇援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疏勒县巴仁乡英艾日克村、阿热硝村、英吉沙县乔勒潘乡阔什买霍伊拉村、岳普湖县岳普湖乡喀拉玉吉买村入选首批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坚持立体支持

为乡镇干部援疆“保驾护航”

山东省援疆指挥部高度重视乡镇干部援疆工作,把乡镇干部援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支持服务和严管厚爱相结合,精心组织、统筹谋划、强力推进,为乡镇援疆干部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优良工作环境。

突出科学管理,完善制度保障。省指挥部制定《支持乡镇援疆干部发挥作用实施意见》《乡镇援疆干部管理办法》等,为乡镇援疆干部工作、生活和行为规范提供制度遵循;四市指挥部在坚持以乡镇党委管理为主的基础上,将乡镇援疆干部全部纳入各指挥部机关支部管理,分地域划分党小组,在支部学习、工作调度、日常管理等方面与指挥部干部同对待、同要求、同管理;制定“1+10”系列管理制度,在学习调研、工作调度、考勤请销假、廉政纪律、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均作出明确规定;乡镇援疆干部每天一报告、每周一例会、每月一总结,实时掌握乡镇援疆干部现状;强化8小时之外管理,依托信息系统,每天定时签到,确保乡镇援疆干部绝对安全。

加强宏观指导,强化工作支持。加强帮扶指导,省指挥部领导到每个乡镇现场走访调研,帮助乡镇援疆干部把脉问诊,督促开展工作;建立包联机制,成立支持乡镇干部发挥作用工作领导小组,省市两级指挥部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联2名乡镇援疆干部,每季度调度一次,跟踪解决问题,协调推进工作;加强资金扶持,投入援疆资金4.7亿元,在每个受援县打造一个示范镇,投入6300万元,全方位支持21个受援乡镇乡村振兴,每年还从预备费中专门拨付每个乡镇奖励扶持资金100万元,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规划支持,组织山东工程咨询院专家团队来喀什调研摸底,“一乡一策”编制发展规划,确定发展方向,打造各具优势的特色小镇;定期召开座谈会、专题研讨会,帮助乡镇援疆干部出谋划策;统一组织乡镇援疆干部参加各类招商引资活动,为他们拓展招商引资平台渠道。

1.png

丨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在乡镇一线召开现场会,加强基层党建


注重关心关爱,激发工作动力。每年组织乡镇援疆干部集中体检,建立健康档案、配备小药箱,保障身体健康;每逢节日开展走访、关心关爱活动,为乡镇援疆干部送生日蛋糕,传递组织温暖;成立兴趣小组,经常性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乡镇援疆干部业余生活;在指挥部和所驻乡镇分别安排住房,并配齐电脑、电器、家具、厨具等生活用品,创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在评先树优、提拔使用、宣传推荐、典型培养等方面向乡镇援疆干部重点倾斜,激发他们干事创业激情。


发挥山东优势

打造乡镇干部援疆试点样板

山东援疆注重发挥样板经验、政策资金、农业产业优势,将喀什所需和山东所能紧密结合,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和资源投入上下功夫,坚持将援疆资金重点向基层一线倾斜,帮助受援地建设示范乡村。

发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优势,引领受援乡镇打造乡村振兴先行样板。根据受援四县在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方面的特点,借鉴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打造经验,在喀什地区率先完成乡(镇)村发展规划编制,助力受援乡镇规划形成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特色化、差异化产业发展模式;遴选山东省10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进行对标对表,科学匹配嫁接山东乡村振兴经验做法,助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2.png

丨东营乡镇援疆干部督导推进施工项目


发挥政策资金优势,重点支持受援乡镇提升基础设施。按照“优先向基层倾斜、优先投向民生领域”的援疆项目资金分配导向,在“十四五”规划中安排统筹援疆资金80%以上投入民生领域及基层,重点向受援乡镇倾斜,助推受援地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文化浸润、培育培训乡村人才、强化基层组织阵地等。

发挥山东农业大省优势,助推受援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受援地实际,从新品种引进、提升田间管理、多方促销三个方面发力,助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重点培育了疏勒蔬菜种植、英吉沙林果、岳普湖“三果一花”、麦盖提红枣产业。在疏勒县塔孜洪乡,扶持发展蔬菜设施农业,打造蔬菜产业特色小镇;在英吉沙县芒辛镇,改进色买提杏品种和种植技术,打造林果产业小镇;在岳普湖县岳普湖乡,助力发展无花果特色产业,目前全乡无花果种植面积达到3.1万亩,并成功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村;在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引入专业研究团队加强红枣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新品种培育,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保险+期货”模式,建设红枣特色产业强乡。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援疆干部臧运东利用水产养殖经验,试养澳洲淡水龙虾获得成功,目前已在全县推广形成3处养殖基地、20万尾的产业规模。

3.png

丨泰安乡镇援疆干部聚力发展的金银花产业让当地村民受益


强化项目带动

夯实受援四县乡村振兴基础


山东援疆以高质量推进援疆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项目引领带动作用,以项目助推产业、以项目助力振兴,做到“见物”“见人”,有力推动受援乡镇全面发展。 

实施民生援疆项目,提高民生福祉。投入援疆资金2995万元、实施服务保障民生项目40个,整治农村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助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以受援4县整乡推进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为契机,重点选择了20个村,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垃圾回收、污水处理、庭院整治、厕所改造、房屋“平改坡”“雪亮工程”“五小工程”等活动。全面实施健康饮水工程,在受援4县广泛开展健康饮水工程,安装健康饮水站惠及乡村群众。支持受援4县开展了生态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助力完善乡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等基础设施布局,强化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支持麦盖提县建设防风固沙生态林。投入援疆资金改造提升乡镇卫生院,并援派医疗专家进行帮扶,改善基层群众就医条件,其中英吉沙县芒辛镇卫生院已打造为示范化乡镇卫生院。

4.png

丨济宁乡镇援疆干部调研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产业援疆项目,夯实发展基础。投入援疆资金40630万元、实施产业援疆项目65个,将援疆产业项目向乡镇、村居倾斜,构建起“总部+卫星工厂+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在各乡镇设立卫星工厂、家庭作坊,吸纳6750余名富裕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助力转移劳动力疆外就业7000余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育了“郭”牌西瓜、龙疆牧业、百誉科技、宝飞龙、疆来美等龙头企业10余个,招引落地电子产品生产,干果、高辣度辣椒深加工,蔬果保鲜及冷链物流等项目237个,招商引资约23亿元,解决基层群众就业2万余人。

实施文化润疆项目,涵育文明新风。投入项目资金2942万元、组织实施文化振兴项目52个,将“文化润疆·齐鲁先行”援疆品牌向乡村基层延伸,建设直通到村的“齐鲁先锋网校”网络教育平台,帮助建设国学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文化广场等硬件设施,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乡村活动,宣传国学知识、传统文化,增强基层群众“五个认同”。

5.png

丨日照乡镇援疆干部春节前夕走访看望结亲户


注重示范引领

抓组织强队伍引入人才“活水”

山东援疆紧紧抓住人才振兴这个关键,实施“一抓双促”建强基层组织,结对帮带引才育才,着力培养本地干部人才,为受援地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抓好基层党建,推进基层治理。投入援疆资金2100万元,实施组织振兴项目39个,培育打造“一抓双促”示范乡镇5个,支持受援4县21个乡镇建设完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维稳综治中心、农村发展中心、群众活动中心、百姓大舞台等党建活动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了基层党组织阵地。同时,在受援乡镇深入开展“一抓双促”示范村建设。疏勒县塔孜洪乡援疆干部指导成立由党支部领办的“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的菌类特色种植合作社,发展惠民庭院经济,项目辐射5个村,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6.png

丨东营乡镇援疆干部支持村民引种菌菇,获得丰收


抓好帮带培训,带强本地干部。制定乡镇援疆干部与当地干部人才结对帮带方案,每名援疆干部与受援地2至3名干部人才建立培养关系,实行“师傅带徒弟”、AB岗等方式,手把手传授专业知识和经验;聚焦助力受援地打造高素质基层干部人才队伍,累计组织受援4县701个行政村2192余名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妇联主任,分批次赴内地开展专题考察学习,实现了受援地基层干部培训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解放了思想、开拓了视野。

7.png

丨济宁乡镇援疆干部向当地干部传授山东经验


抓好引才育才,培养基层人才。精准选派128名农业、科技、旅游、水利、卫生、教育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喀什农村基层开展生产指导和业务培训;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投入援疆资金从山东农业龙头企业选聘100多名蔬菜、林果、畜牧、食用菌“土专家”常驻喀什,培训当地技术人员800余名,累计服务农民10万余人次;引进各类农业科技等方面柔性人才1332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人才技术保障。助力喀什实施“西部明珠英才”和“丝路创新人才优选”等人才培养工程,分类别组织培训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电商从业者、青年农场主等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对“土专家”“田秀才”“农状元”的培养使用,培育了一批能够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优秀乡土人才和农业农村技能人才,三年来共培训各类实用型人才近1.7万人次。

8.png

丨泰安乡镇援疆干部在蔬菜大棚指导村民防治病虫害


发挥纽带作用

促交流助结对推进民族团结

山东援疆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充分发挥乡镇援疆干部在结亲帮带、培训交流、结对帮扶中的主观能动性,让乡镇援疆干部成为民族团结的桥梁纽带。

推动结亲帮带,做民族团结的“领头羊”。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乡镇援疆干部的重要内容,推动42名乡镇援疆干部与21个受援乡镇94户困难家庭结对认亲,每月至少入户1次,同吃饭、同学习、同劳动;乡镇援疆干部不仅经常性入户走访,了解群众困难诉求,还不定期邀请结亲户到指挥部或住地开展联谊活动,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乡镇援疆干部主动学习,积极融入,通过与民族干部、群众密切交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减少交流障碍。目前,英吉沙县乔勒潘乡党委副书记米文举已经能够用维吾尔语和当地群众进行简单交流。

增进联络服务,做交往交流的“推进剂”。将“鲁疆石榴籽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引入乡村一线,举办“齐鲁爱心小课堂”、共植山东援疆民族团结纪念林等志愿服务活动,经常邀请援疆教师到受援乡镇学校开办“周末课堂”,组织援疆医生到受援乡(镇)村定期开展“基层巡诊”活动,增进民生福祉,推进民族团结。

9.png

丨日照乡镇援疆干部引山东客人到麦盖提县,加强两地交流


密切牵线协调,做援受结对的“连心桥”。组织联系山东省209个乡镇、村(社区)结对帮扶受援地205个乡、村,协调后方投入结对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联系后方企事业单位开展“爱心衣物传边疆”“捐赠图书助成长”等捐赠活动,捐款捐物12.65万元;疫情期间协调后方捐献防疫资金400余万元。通过协调前后方,开展“民族一家亲”“青少年手拉手”文化艺术团体或艺术家进乡村、文化交流嘉年华等活动5万余场次,促进了鲁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