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以来,山东援疆按照中组部推进乡镇干部援疆试点工作要求,认真落实鲁疆两地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精心选派42名乡镇援疆干部,对口支援喀什地区21个乡镇,统筹抓好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文化旅游、生态环境、民族团结和组织人才振兴等工作,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年多来,他们脚下沾泥、身上沾土、心里装着基层群众,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喀什地区建设发展添砖加瓦,谱写了一曲曲忠诚奉献的山东援疆赞歌。近期,山东援疆推出一批乡镇援疆干部先进典型,展现他们的风采,砥砺全体援疆干部人才像他们一样,接地气办实事,暖人心聚民心,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贡献山东智慧和力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论语·泰伯章》中的一句话,作为来自儒家文化发源地、又是孔子后人的山东第十批援疆干部孔宪新,一直将其作为座右铭。自2020年进疆担任英吉沙县芒辛镇党委副书记以来,他一头扎进憧憬的乡镇援疆工作,深入基层、根植群众,充分发挥自身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优势,致力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挖掘创新,在受援乡镇探寻一条以文育人、以文富人、以文兴业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先后被评为英吉沙县助力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促进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在援疆之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丨山东援疆干部孔宪新(图左一)到制陶户家中走访调研
孔宪新所在的受援乡镇—芒辛镇是著名的“非遗之乡”,模制土陶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芒辛镇恰克日库依村,因烧制土陶历史悠久被称为“土陶村”。他在土陶村调研时,了解到“现在制作土陶都是家庭作坊,由于制陶技艺不容易掌握,土陶质量较差,成品率也低,导致学艺的人越来越少。”村里生产的土陶虽然享誉疆内外,但是产品种类少,形不成规模,对村里的增收尚未形成拉动效应。他和另一名乡镇援疆干部胡传兵同驻村工作队以及乡里的同志们一道坐下来,研究如何利用“名村效应”把做大土陶产业作为提升该镇旅游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确定了传承保护、交流提升、辐射带动“三步走”的策略。
01
加大保护,让土陶手艺传下去
为更加明晰地理清发展思路、发展定位等问题,孔宪新首先在编制高质量发展规划上下功夫,初步调研后第一时间向济宁援疆指挥部领导请示,由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出面先后请来了山东工程咨询院、中国美院、曲阜名城设计院等规划编制机构的专家来到英吉沙,一起进村入户,深入考察了解情况,形成了土陶村文旅振兴规划,策划了一批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援疆干部到芒辛镇开展工作是一项新举措,发挥了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带动了芒辛镇文化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土陶品牌打造提升方面下了真功夫,付出了汗水和心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芒辛镇领导同志说。
由于传统手艺传承难,不少有着烧制手艺的民众选择“转行”。为破解这一难题,孔宪新积极争取援疆指挥部扶持,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了对这一传统工艺传承保护。选派村里专业制陶师傅到济宁援建的英吉沙县技工学校制陶车间,对学生开展培训教学;鼓励土陶烧制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明担任培训教师,教授村民土陶制作技艺,目前已有15 人成为他的徒弟。孔宪新还积极助推党支部领导下的合作社发展壮大,发展社员20余人,大家在一起加工交流各种土陶工艺品,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现在村里愿意学习土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丨与镇村干部一起研究土陶文创产品的改进研发
为了破解土陶产业未形成规模、效益较低这一难题,协调援疆资金购买了电窑炉。相比传统的土窑炉来说,电窑炉的操作更方便,温度恒定,不但省力、扩大产能,而且烧制出的土陶质量也得到很大提升。“村里通过援疆资金为我配置了揉泥机、电窑炉,使得烧制过程产生残次品的概率大大降低了。”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明说。
在援疆指挥部的帮助下,孔宪新充分利用济宁结对帮扶县区援助的10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土陶展览馆,免费供匠人使用和展销。土陶展览馆敞亮的展厅展架上摆满了陶罐、陶壶、陶盘和土陶烟灰缸等精美的陶件工艺品,来自各地的制陶艺人交流授课,举办的土陶技艺培训班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土陶制作技艺的行列中,使得传统的非遗技艺得以更好的保护传承。
02
深化交流,让土陶文化活起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济宁有着资源富集、特色鲜明的特点,在文化“两创”方面也有着先行先试的经验。孔宪新充分发挥来自孔孟之乡的优势,积极推动两地非遗文化交流。济宁市泗水县柘沟镇是素有“土陶之乡”美誉的千年古镇,那里的土陶品种繁多,工艺精湛,历史上许多产品被列为贡品为宫廷所收藏。2021年他通过济宁援疆指挥部邀请到泗水柘沟国家级非遗黑陶传承人颜廷龙来到土陶村,手把手的将自己的制陶绝技教给村里的匠人。经过2个多月的交流,制作出的土陶在质地、造型、色泽、实用等方面均大大提升,带动了土陶工艺的升级发展。以“赣新工匠手拉手、文化润疆心连心”为主题的劳模、工匠交流学习活动在土陶村举行,来自江西景德镇的4名劳模和英吉沙县6名制作土陶艺人开展了技艺交流,制作出的土陶产品让消费者更加欢迎。第八代传承人阿卜杜克热木·阿卜杜热合曼说:“通过参加土陶制作创意的交流培训,我们家制作的土陶花色、造型、纹路更加受到游客们的喜欢。原来一件土陶能卖200元左右,现在经过款式改良,能卖到500元左右了。”目前,新研发20多个造型独特品种,销往乌鲁木齐、喀什市等地。2021年,山东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考察来到土陶村视察指导,孔宪新作为考察项目点的讲解员之一,向时任省委书记刘家义汇报了个人乡镇援疆有关工作情况,得到各级领导对乡镇援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丨积极联络前后方结对帮扶,推进交往交流
同时,在济宁援疆指挥部组织下,以土陶为媒介,架起了一座座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桥梁。“杏”好有你 济宁——英吉沙非遗文化展演在土陶村举办,济宁8位非遗传承人与传统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人同台献艺,吸引了网红达人、各地游客驻足打卡。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举办期间,英吉沙文旅考察团到济宁,在孔子博物馆展出了英吉沙小刀、土陶等英吉沙特色文化产品,让各族群众充分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认同的种子在受援两地生根发芽,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心中。
03
挖掘开发,让土陶产业旺起来
2021年,受援乡镇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山东援疆确定整合投入8400万元援疆资金的“十四五”援疆项目非遗小镇主体项目落户芒辛镇,其中土陶产业园项目落地土陶村。目前该项目即将完工,将成为集制作、培训、展示、开发、销售、旅游、体验等为一体的大型文化综合体,极大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他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做好旅游配套,帮助土陶人树立品牌意识,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援建了健康饮水设备、智能化卫生室,太阳能节能环保灯等,有效的改善了村民与游客生产生活条件。投入援疆资金建成“陶宿楼兰”,招引疆外客商开始经营,影响带动更多的村民经营民宿,增收致富。深度挖掘土陶村民俗资源,引导村民大力发展非遗产品展示销售、餐饮、农家乐等,实现增收致富。争取援疆资金支持,对村内民居外墙改造,刷有泥土装饰并嵌以土陶做点缀的房屋,展现别具一格颇具“土味”文化。
丨孔宪新走访调研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土陶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各地慕名来游玩、体验感知非遗文化的游客越来越多,每年接待10万多游客直接带动了居民收入超过500多万元,“山东援疆、济宁援疆帮助我们村变美丽了,我们生活的很幸福”,村民们高兴地说,“援疆干部让我们看到了土陶的‘金’光,看到了土陶村的未来,山东援疆亚克西”。对于下一步发展,孔宪新表示“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做大做强土陶产业,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和推广, 联系后方组织开展系列展销活动,让土陶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媒介、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陶,让人民群众在建设美好新疆、美好喀什的路上充满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