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乡镇援疆干部风采丨王全营:用“绣花”功夫 沙漠里绣出“江南好风光”
日期:2022-11-30 19:00

编者按:

2020年以来,山东援疆按照中组部推进乡镇干部援疆试点工作要求,认真落实鲁疆两地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精心选派42名乡镇援疆干部,对口支援喀什地区21个乡镇,统筹抓好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文化旅游、生态环境、民族团结和组织人才振兴等工作,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年多来,他们脚下沾泥、身上沾土、心里装着基层群众,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喀什地区建设发展添砖加瓦,谱写了一曲曲忠诚奉献的山东援疆赞歌。近期,山东援疆推出一批乡镇援疆干部先进典型,展现他们的风采,砥砺全体援疆干部人才像他们一样,接地气办实事,暖人心聚民心,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贡献山东智慧和力量!


沿234省道向莎车县行进时,路过一个乡镇特别亮眼:灰白分明、飞檐翘角的徽派民居,郁郁葱葱的绿化树木,宽敞明亮的马路街道,整齐划一的广告牌匾,随处可见的中国红……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这个让你产生巨大时空错觉的地方,就是麦盖提县克孜勒阿瓦提乡。

而在三年前,这里只是全县十个乡镇中的普通一员,发生巨大改变的背后浸润着一位援疆干部的辛勤付出,他就是山东乡镇援疆干部、该乡党委副书记王全营。

王.png

丨现场研究乡村振兴“一村一策”发展规划



01

实施村庄改造 

乡村振兴“落地开花”

“援疆一分钟,扎根六十秒”,王全营带着这一理念,从到乡镇工作的第一天,就开始走村入户调研,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他走访全乡23个村、80余户群众,为迅速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按照乡党委安排,他包联古麻托卡依村。这是一个位于沙漠腹地、位置偏远的农村。王全营迅速与村党支部对接,他每天深入群众,广泛征求发展思路,面对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期盼,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打造好这个援疆示范村,留下山东援疆的好口碑。他紧紧抓住麦盖提县委组织乡村振兴考察团到日照学习观摩的有利时机,全方位向乡领导介绍山东特色乡村建设情况,积极邀请内地设计单位帮助谋思路出方案,同时进村逐户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经过多方论证,最终确定将“青砖黛瓦”的徽派建筑风格作为援疆示范村改造提升方向。

目标确定后,人是决定性因素。在援疆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王全营积极争取乡党委支持,协调施工方垫资施工,确保项目早实施。由于当地施工队对这种建筑风格不熟悉,施工进度缓慢,王全营便吃住在村里,通宵达旦与村两委、施工队一起,讨论方案、督促施工,遇到施工难题随手摸出电话向内地单位交流学习技术,对达不到标准的要求立即进行整改,确保工程项目高质量、快速度推进。

王1.png

丨山东乡镇援疆干部王全营(图左二)与群众一起开展村居环境整治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他的努力下,古麻托卡依村按照徽派“新中式”风格全面提升改造,村庄原先的铁锈红改成青灰白,103户民居全部建设保温防雨棚、门墙帽、飞檐翘脚,同时新建村委办公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标门坊、仿古凉亭等设施,规划建设的占地15亩、栽有5000余株香花槐、金叶榆、白蜡等绿化苗木,安装60盏山东援疆路灯、20余套体育健身器材的党建主题公园,成为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好地方。

历时一年,一个青砖黛瓦徽派风格村庄、极具现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掩映在塔克拉玛干一片沙漠黄中陡然而生,成为南疆乡村振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全营书记在古麻托卡依村改造提升过程中,天天呆在村里,工作非常细致,就像绣花一样,示范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乡村干部都对他非常钦佩。”克孜勒阿瓦提乡党委副书记徐磊对这位援疆干部充满了尊重。

示范村建设的成功也坚定了乡党委信心,王全营积极建议对全乡和乡驻地按照示范村风格进行改造,打造具有徽派特色风貌的大漠小镇,得到乡党委政府的一致同意。目前,克孜勒阿瓦提乡23个村的整村风貌提升改造已基本完成,乡驻地道路加宽、店铺门匾改造、建筑风貌提升等等,一座宛如江南水乡的沙漠小镇初步呈现,引领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新乡村的新风尚。

“以前这里空闲地,脏乱差,还有鸡舍以及乱堆的杂物,现在变成了公园,这样的南方六角古亭、长廊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非常好看,我们每天都到这里跳跳舞、溜溜弯,孩子们晚上在这儿打篮球、玩游戏……”村民努热曼对新村居新生活乐得合不拢嘴。

2021年7月27日,麦盖提县乡村振兴现场会走进古麻托卡依村,县委主要领导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全县借鉴学习推广。会后,在全县掀起了乡村振兴建设的新一轮高潮。

王2.png

改造后的古麻托卡依村一角


02

推进产业发展

解锁群众“幸福密码”

“群众现在居住生活环境好了,可是收入和江南农村差很多,我们不能只是“面子”好看,“里子”也要好看,群众的收入要慢慢赶上去。我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对标内地乡镇进行谋划。”王全营这样说。

红枣一直是克孜勒阿瓦提乡的支柱产业,他积极参与全乡灰枣管理、销售等工作,与林果站一起,指导农户在生长期开展精细化管理,收获后对灰枣先进行筛选,全乡统一指导价销售,提升灰枣市场竞争力,灰枣价格每公斤比周边高出1-2元,提高了群众发展红枣产业的积极性。

阔什吾斯塘村西建有扶贫产业大棚100余个,乡政府计划发展新产业。王全营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助引进山东潍坊大葱进行试种取得成功,现第一茬已经收获,第二茬已经出苗,下步计划全乡推广,年可为种植农户增收3000余元。

“王书记包联我们村后,借鉴江南农村的产业发展的经验,将我们村划分为畜牧养殖、辣椒、枸杞、大枣、棉花种植等7个产业片区,推进‘一白二黑五红’产业分领域规范化发展,现在村里的老百姓都富起来了,幸福洋溢在脸上。”古麻托卡依村党支部书记韩旺锋介绍。

“一白”即传统棉花种植业,王全营积极帮助农民引进新品种2个,发展棉花1500亩,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二黑”即养殖安格斯肉牛和西蒙塔尔牛,在规划的畜牧养殖区新建牛养殖场3家,积极帮助争取扶贫资金6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3000余万元,购买养殖两种肉牛1000余头,带动全村50户群众就业。“五红”即红枣、红辣椒、红薯、红心苹果、红枸杞,他积极引导群众对原有2000亩红枣技术改良,通过注册商标、分类精选、重新包装、网络推广等,打造“高端灰枣”提升经济效益,2020年最高价格达到每公斤57元。他还联系专业公司流转土地700余亩,种植红辣椒喜获丰收。同时新引进种植山东红薯600余亩。帮助红心苹果育苗基地引进500亩红心苹果,繁育的果苗销售到周边阿克苏等区县,带动本村及周边200余户群众就业。积极引导群众加入克孜勒阿瓦提乡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该村农民户均年可增加收入1万余元。



03

培育文明乡风

传统文化“落地生根”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王全营了解到全乡还没有一处综合的学习教育阵地,便提议将乡驻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进行提升改造,将党的百年历史、国学文化等整合一起,打造全乡文化学习教育活动的新高地。同时,积极帮助乌库什墩村等5个村规划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古麻托卡依村新建1000米党史文化长廊,制作87块版面,图文并茂展现党的百年历史,专门培训大学生作为讲解员,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他非常关注村党建文化活动平台建设,指导团结村按照“一支部三中心”的规范标准,对党建阵地设施行了提升、配备;帮助古麻托卡依村民活动中心配备桌椅板凳、搭建舞台、配齐音响等设施,每月组织一次“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舞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在阔什吾斯塘村规划建设了援疆文化广场一处,成为全乡重要文艺演出活动首选地。

莒县是千年古县,文化底蕴雄厚,现有中书协、中美协会员上百人。王全营积极邀请他们来麦盖提,帮助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条街、党建文化一街、民族团结一条街。在全乡11个村的墙面上创作以党建、民族团结、美丽乡村等为主题的山水画300余幅,他们还深入到民族群众家中,创作文化作品280余幅,手把手教小朋友写毛笔字、画中国画。为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村入户,王全营还专门申请援疆资金购买1000余套具有鲜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中堂画、中国结、红灯笼等物品,赠送给民族群众,让传统文化走进百姓家中。

王3.png

丨春节时向群众赠送红灯笼、中国结等


克孜勒阿瓦提乡党委书记范桂鸿说:“王全营同志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我们打造了具有鲜明江南风格的乡村,加快了全乡产业多元发展,促进了新疆与内地优秀文化的交流互鉴,受到群众热烈欢迎,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全新思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乡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也会和江南的乡镇一样好。

三年援疆时间转瞬而过,一切仿佛就在昨天。王全营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坚守和执着丈量着援疆路,看着一天天变美的村庄和乡镇,王全营说:“进疆到乡镇工作后,我一直思考如何把内地的乡村振兴与新疆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援疆示范村,真正起到山东援疆的示范引领作用。克孜勒阿瓦提乡的实践,希望能为当地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的路径。”王全营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