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援疆柔性人才风采丨邓长征:倾情援疆 擦亮“文化润疆 齐鲁先行”品牌
日期:2022-11-30 19:20

邓.jpg

丨到乔勒潘7村小学捐赠图书,开展文化“五进”志愿活动


邓长征,济宁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中共党员,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金话筒”爱心传播者。2020年9月援疆,担任济宁援疆指挥部文旅专班组长、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两年多来,邓长征充分发挥个人专长,帮助当地融媒体中心记者、编辑强素质、提能力,发挥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推进国学教育、文化“交流交往交融”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工作,努力打造文化润疆先行先试济宁样板。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多融入各族群众生活,“文化润疆 齐鲁先行”品牌建设成效显著,邓长征也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以文育人 助力融媒发展亮点频出

从山东到来新疆,邓长征的词典里,描写颜色的词多了新疆蓝、胡杨黄、天山白;描写美食的词多了烤包子、大乌苏、拉条子;而朋友的名单里也有了过去没有的名字:瓦依提、伊玛木艾山、玉苏普江、阿迪力江,这些英吉沙融媒体中心的同事很快都成了他无话不说的新伙伴。

“邓长征的到来,让我们融媒体中心得到长足的发展,他利用长期在媒体一线工作的专业特长,针对记者、编辑、播音员积极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同事到山东交流学习,到广州暨南大学专题研修培训,还帮助中心更新改善摄录编播设备,加强与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视、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济宁电视台等各级媒体的宣传合作,进一步提升了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的业务综合能力、影响力和覆盖率,融媒体传播指数进入喀什地区领先行列。”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主任李新燕说。

邓1.jpg

丨与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同事玉苏普江交流业务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区域TV地标最具影响力城市台、全国地级市融媒体改革领军台,邓长征所在的济宁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运作经验丰富。邓长征进疆之初,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刚刚由原来的县电视台改革过来不久。邓长征到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工作后,努力把自己所学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关于“融媒体”运作的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并将这些经验及时总结进行宣传,两年多来在中央级和省级媒体发布稿件350余篇,其中“济宁文化润疆细无声凝心聚力促团结”在新华社山东分社《高管信息》刊发,2篇文化润疆、1篇脱贫攻坚呈阅件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

在济宁援疆指挥部领导指导下,他还与材料专班同志共同撰写“济宁市援疆指挥部文化润疆工作”简报,两次以单篇形式被自治区发改委刊发,参与起草的《2021年度英吉沙县文化润疆工作实施方案》以县委文件形式印发,并被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采用。

以文化人 增进“五个认同”成效显著

作为丝绸之路古道上的明珠,英吉沙县拥有“达瓦孜”“小刀”“土陶”“模戳印花”四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曾连创世界高空走绳奇迹的高空王子阿迪力竟然也是英吉沙人。然而邓长征经过调研后发现,英吉沙县守着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藏,却长期缺乏开发,更少有宣传,内地旅游爱好者知之甚少。

为了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他在济宁援疆指挥部党委与济宁市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加大英吉沙文旅品牌的宣传上做文章,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联合制作了“丝路遗韵”系列非遗宣传片,在新华网、人民网等播放,观看人数近千万次。在指挥部党委带领下,推动建设文旅配套设施,组织开展各种非遗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激活英吉沙文旅产业。

2021年9月,他推动组织济宁杂技团首次赴英吉沙进行交流演出,来自济宁的古老杂技“爬杆”和英吉沙的“高空达瓦孜”在济宁援疆指挥部支持新建的鲁疆达瓦孜非遗演艺中心同台竞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视台和山东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线上收视达1200万人次。2021年10月,他在指挥部领导带领下,和文旅专班同事赵健、丁磊共同组织达瓦孜表演艺术团,参与鲁喀文化交流嘉年华山东五地市巡演,先后为济南、泰安、东营、日照和济宁的观众带去了精彩绝伦的达瓦孜表演。两年来,他每年组织济宁非遗文化专家赴英吉沙交流展演,在山东举办英吉沙文化旅游展。

邓2.png

丨“孔子文化展”在喀什地区博物馆举行,引来众多干部群众参观


2021年年底,在山东省援疆指挥部指导下,他和济宁指挥部文旅专班同事与孔子博物馆积极协商对接,在孔子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下,与英吉沙县文旅局、文化馆共同促成“孔子文化展”首次亮相喀什,并在喀什、英吉沙、昌吉等地进行巡展。这次展览集中展示了24件套56件与孔子相关国宝级珍贵文物,包括《孔子圣迹图》、战国夔龙榖纹青玉璧、汉白玉蝉、战国蜻蜓眼纹料珠、元兽面纹铜簠等来自孔子博物馆的56件套国宝级珍贵文物均是首次在新疆展出。

其中,战国夔龙榖纹青玉璧饰以陶纹和双尾龙纹,纹饰精细堪称山东玉璧之王;产自新疆和田的汉白玉蝉由和田玉制成,晶莹温润,历经千年依然鲜亮如新,向人们诉说了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新疆与山东的交流交往历史;战国蜻蜓眼纹料珠、元兽面纹铜簠展示的两千多年前玻璃制造和铜器铸造工艺令人惊艳,这些文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孔子文化展让来自山东的“孔子文化”走进新疆,加深了新疆各族群众对孔子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贡献及对世界影响的认识,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了儒家文化与新疆的深厚历史渊源。通过‘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进鲁喀两地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用优秀传统文化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作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人民心灵深处。”喀什大学学生赵玉桐在参观完展览后感慨地说。

此次展出,共引来喀什、英吉沙两地累计8万余人次参观,在各族干部群众中进一步增进了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以“文化润疆:讲好文物故事,国宝文物进疆巡展”为题进行报道。

邓3.jpg

丨 在英吉沙国学书院指导排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剧《子路拜师》


凝聚共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了进一步推进文化润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还在济宁指挥部党委领导下,全力参与到推动英吉沙国学书院文化润疆龙头平台项目建设中去。项目以英吉沙县国学书院一期改造提升为契机,结合英吉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乡村三个中心建设,通过三年时间持续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综合体,将原来闲置的“三馆”改造提升为融“国学书院+国学讲堂+国学公园+图书馆+博物馆”于一体的,疆内建筑面积最大、功能最完善、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综合体。该项目被自治区授予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喀什地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社会科学普及奖十佳集体。

两年多来,以英吉沙国学书院为龙头,培训普通话、维吾尔语双语宣讲教师20名、宣讲员100名,成为带不走宣讲队伍,培训干部、青少年和社会团体人员3.2万人次;面向全县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多层次开展文化“五进”活动,年培训各族干部群众10万人次,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书院为载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润疆工作,得到教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东省党委、政府领导高度评价,鲁疆两地党委主要领导先后对相关工作做出批示,自治区援疆办简报两次刊发了济宁援疆深化文化润疆有关经验做法,并在全国援疆省市指挥部予以推广。

援疆是一次新的长征,也是一所新的大学。在这里,邓长征向受援地各族干部群众学到了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胡杨精神,学到了乐观豁达、吃苦负重的骆驼精神。下一步,他将发扬胡杨精神、骆驼精神,继续促进济宁、英吉沙两地文化交流,继续推动英吉沙新闻宣传、融媒体发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个人专长,讲好新疆故事、山东援疆故事,传播英吉沙好声音、济宁援疆好声音,为推动鲁疆两地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邓4.jpg

丨接受山东电视台记者采访,介绍英吉沙县文化旅游资源情况